好婚姻的标配是什么?

2018-08-23 17:05:541455

早在一百多年前,托尔斯泰就说过: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;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
一男一女心动情起,想要终身相依,于是用法律形式将彼此固定为合法伴侣,携手走进烟火人间里去。从此柴米油盐鸡零狗碎,快乐和悲伤都异曲同工似的。
爱情异彩纷呈,婚姻却千篇一律。
好的人生或许不存在标配一说,但好婚姻却有规律与共性可总结示范。
深爱对方的真情
没有爱情的婚姻什么样?
我想鲁迅的原配妻子朱安,或许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了。
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父母之命,二人缔结连理,也并不是因为彼此倾心,而是源自传统思想的禁锢。
鲁迅的母亲在选儿媳时,挑剔着性情品格、关注着女红厨艺、计算着家境条件……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之下,选择了朱安。
那后来怎么样了呢?
鲁迅视朱安为“母亲送的礼物”,堂而皇之的与许广平轰轰烈烈地爱了一场。但是朱安却成了摆设,有名无实的过完了凄凉一生,就算一生就在孝奉婆婆,也没有换来丈夫的怜悯。
所以说,一男一女结合的最坚实基础,应当是至死不渝的爱情。
但总有人嗤之以鼻,嘲笑嫁给爱情的不切实际。但我认为,爱情这个抽象词汇,会折射到婚姻里的具体细节里,深刻影响婚姻质量和生活品质。
可婚姻乃至人生的幸福美好,正由这一个又一个的微妙瞬间构成,就好像王小波说的那样:
我觉得我们的爱情就像个糖果罐,我们呢,就像两个围着这个糖果罐的孩子,不时的从里面发现一些惊喜。
同甘共苦的决心
第一次看到梁家辉和江嘉年的故事时,猛地想起了这样一句话:
我佩服两种人,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, 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。
相识之初,梁家辉因在大陆参与电影拍摄而被台湾地区封杀,不得不靠着摆地摊艰难度日。彼时的江嘉年家境优越、年轻貌美,她钦佩梁家辉的勇气,也倾慕他的才华,便不顾封杀令,义无反顾地邀请他参与广播剧录制。
当时,江嘉年是香港唯一一个敢给梁家辉工作的人。
后来他们相爱了,在所有人的诧异目光中注册结婚,婚礼预算仅为八千港币,只够买一枚钻戒,订一间蜜月套房,再吃一顿豪华晚餐。
幸运的是婚后不久,封杀令解除,梁家辉四处奔波,拼了命去拍戏赚钱——为了不孤辜负低谷期陪伴左右的妻子江嘉年。
可就在他大获成功,名和利都滚滚而来时,妻子却得了重病,大量激素药物的应用使得江嘉年身材臃肿面容憔悴,再也不复往昔的娇美模样。
婚姻里最艰难的考验,是男人的穷困潦倒和女人的年老色衰。
因为财与色构成男女之间最原始简单的交易,梁家辉的穷与江嘉年的丑,都在挑战着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——趋利避害。
好在,即使生活的磨难让容颜衰老,梁家辉始终牵着太太的手,一脸的温柔笑容,一如当年江嘉年不顾一切地嫁给他。
婚姻的必要之处,在于它用法律形式将责任和义务固定下来。但在真心相爱的人眼里,不离不弃和同甘共苦本就是共识,无需法律约束,也不必道德捆绑。
好的婚姻,本就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携手。
基本契合的观念
前段时间大红的电视剧《我的前半生》,里面有一个老好人“老金”,他像极了一个好男人,他会接送、做饭、擦油烟机,家务活样样都能干。
虽然年纪有点大,长相老成但是好在有房还温柔体贴。
所有的人都认为,他将成为罗子君最终的温柔归宿,甚至就连罗子君,也默认了这个男人将来会成为自己的丈夫。
可是没想到,却因为一件衣服,让两个人彻底决裂。
罗子君精心打扮之后,打算去陪老金去参加朋友聚餐,结果老金却觉得她打扮的太兴师动众,他要求罗子君换衣服,穿的跟他一样随意,结果没想到罗子君直接拒绝,最后不欢而散。
一夜深思后,罗子君将老金移出了候选人之列,这段关系就这样匆匆落幕。
许多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里,正潜伏着无数争吵、妥协、委屈与不甘,它们都有可能把婚姻推到万丈深渊里去。
三观不同,最好不强制相容,迁就与退让不该成为婚姻常态。毕竟我们结婚的初衷,是求好和向上。
各自独立的能力
以前有个邻居,他家女儿生的貌美如花,但是就是不爱读书,也不想工作,20岁刚过就匆匆嫁了一个商人,然后生了孩子,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。
由于丈夫是二婚,大她将近20岁,所以对她百般纵容。她便吃喝享乐不问世事,满以为一辈子都能高枕无忧。想不到的是,好日子过了五六年,她就被新人取而代之,拿了一笔不多不少的遣散费,生活又陷入浑浑噩噩的状态里去。
中国有句老话: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。长久以来,婚姻都被当作女性的衣食获取途径,无需亲手打拼,便能丰衣足食。
但这绝对不是一男一女相处的最佳状态,依附的一方看似得利,实则处于弱势地位,随时都有可能被驱逐出虚假的舒适区,沦为不被怜悯的受害者。
世间任何一种能够持续且优良发展的关系,都以各自的独立、相互的关爱为前提,夫妻关系也不例外。
而这种独立是全方位的,经济之外,还包含精神和心理,放在婚姻里,就是时下流行的“单身力”。
刘若英说:“最好的夫妻关系,就是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保有完整的自我。”
她和先生一起出门,两人去的却是不同的电影院,看的也是不同的电影。回到家,各自向左走向右走,因为他们有各自独立的书房卧室,能共同交流,却互不干扰。
各自的根深埋在地下,枝叶却相触在云里,这种姿态,深情却不纠缠,双方都有做自己的空间,也有接纳对方的余地。
我们常常被灌输夫妻一体,便误以为不分彼此才是恩爱的最高境界。但事实上,婚姻是独立个体的吸引靠近,而非打碎自己嵌入对方的生命。
彼此包容的胸怀
当我和闺蜜都嫁作人妇后,我发现我们的聚会变成了吐槽大会,吐槽对象当然就是各自的老公。我们都讲得火冒三丈,只觉得自己瞎了眼。
想不到他有那么多缺点:打游戏、不洗脸、爱抽烟、家务做得毛毛躁躁……
更没想到的是,别人家的老公也有拖延症、也不解风情、也粗心大意马大哈……
想来围城里的风景也大同小异,被柴米油盐消磨掉的,是家家户户的举案齐眉。
可疯狂吐槽后,我们又都记起他的好。
高先生为我改良过红烧肉、番茄火锅、青椒肉片,把病弱的我照顾得妥妥帖帖。闺蜜的老公月月上交工资,带娃尽心尽力,从不做中国式隐形爸爸。
他并非一无是处,他像世间的任何一个普通男人,优点与缺点并存,长处与短处齐飞。
事实上,老公眼里的我们,大概也毁誉参半,时而像仙女下凡,时而如恶魔附身。
人性本就复杂,更何况是吃喝拉撒全都搅和在一起的饮食男女?日日相对夜夜相拥的亲密无间里,滋养着夫妻恩情和爱意,也滋生着嫌隙和龃龉。
而我们在婚姻里最容易犯的错误,就是严以律人宽以待己,渴望对方成为完美伴侣,却放纵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。
毕竟谁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。以法律形式认定彼此,便意味着接纳对方的全部。漫长的烟火日子过下去,需要爱情之外的智慧、耐心和容忍。
完美的婚姻,从来都是两个不完美之人的相互包容与成全。

热门文章换一换